热线:400-960-0550

登录
进入无障碍通道
在线咨询图标替换
favico
客户图片链接
24版通用样式

山东省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全省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情况的通报

发布时间:2025-08-01 16:45:43     来源:

各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厅)、省直有关部门(单位):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有关工作要求,省政府办公厅组织开展了2025年第二季度全省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检查情况

整体来看,各市、各部门坚决贯彻国家和省有关部署要求,始终将政治引领贯穿工作全过程,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持续提升服务效能,不断筑牢风险防控堤坝,着力推动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工作更规范更高效。

(一)政府网站运行情况

对全省纳入备案管理的政府网站进行全覆盖检查,总体合格率为98.84%。其中,14个市和44个省直部门、单位网站合格率达100%,济南、青岛、临沂、聊城、烟台的市、县(市区)门户网站和省市场监管局、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民政厅、省畜牧局、省医保局等部门网站成绩较好。

(二)政务新媒体运行情况

对全省纳入备案管理的政务新媒体账号进行全覆盖检查,总体合格率为99.65%。其中,13个市和43个省直部门、单位政务新媒体合格率达100%。

(三)网民留言办理和重要信息转载情况

二季度全省共收到“我为政府网站找错”平台转办的网民留言154条,各相关单位均按照要求全部答复,按期办结率达100%,其中在1天内办结的占比55.8%。青岛、威海、滨州、济宁、济南、东营等市网站和潍坊、滨州、青岛、济南、济宁、聊城、烟台、威海等市政务新媒体紧盯上级转载任务要求,做到省市县同向发力,转载率和及时性较高,有效发挥了传播矩阵效应。

二、主要工作成效

(一)政务新媒体数量持续精简

各级各部门深入推进政务新媒体整合精简,取得比较明显成效。全省在推进政务新媒体账号数量有序精简、冗余资源有效整合的同时,内容质量和运营效能稳步提升,初步构建起布局更优、支撑更强、传播更广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为后续进一步提质增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日常监管机制更加健全

青岛市在政务公开平台全面上线智能审核系统,实现信息发布前自动多维度校验,显著提升内容准确性与安全性。泰安市系统清查存量,归并低效账号,严控新增账号,并建立动态管理台账,实时监测内容更新,限时整改反馈。成武县构建“栏目-周期-责任”三位一体网站监管体系,将任务细化到岗到人,配套动态预警机制,实现精准监管,有效赋能政府公信力与服务质效双提升。

(三)智能政务应用场景不断拓展

威海市政府网站创新数据应用场景,新开设周末及节假日全市银行、车检网点营业查询专栏和“出租汽车驾驶员从业资格办理服务”资源融合型服务专栏,最大限度为市民办理业务提供便利。博山政务微信公众号推出“博惠办”智能服务,整合高频事项与政策知识库,实现秒级精准响应,并支持“口语化”场景导办自动生成办事清单。莱州政务服务微信公众号推出本地化AI云客服“小莱智答”,构建政务服务信息数据库,实现政务信息“一库集成”、办事流程“一键查询”,打造智慧化政务新媒体平台。法治阳信微信公众号打造“指尖法律智库”,构建县乡村三级普法矩阵,推送普法信息提供24小时在线咨询,有效提升群众法律知晓度。

(四)便民服务效能持续提升

济南交通微信公众号推出“道路刨掘监督平台”,市民扫码即可提交修路投诉、堵点问题及举证信息,直达业务处室,有效引导公众参与治理、畅通民意渠道。青岛卫生健康微信公众号开设“青卫法治周周讲”专栏,通过真实案例“以案释法”,普及医疗纠纷处置及职业健康保护知识,有效增强市民法治素养及防护能力。平安东营港微信公众号精准分析运营数据,立足本地案件及群众需求,打造“小案不小看”“暖心警事”等精品专栏,创新运用短视频、动画形式可视化呈现执法过程,有效提升内容吸引力、实用性及传播效能。法治金乡微信公众号构建“指尖普法”新生态,依托“金日说法”“蒜晓法云课堂”等专栏释法案例,同时融合法规查询、在线咨询等便民服务,双轮驱动提升法治宣传精准性、实效性与群众获得感。齐河公安微信公众号聚焦民生服务开设三大板块实现“一键直达”,并创新反诈宣传,推出情景短视频、直播及“反诈问答”专栏,强化群众识诈能力,全面筑牢反诈防线。嘉祥县为民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梳理社保、医保、市场准入等高频服务,创新推出融合动态演示、分步图解、手绘等形式的可视化指南,助群众“刷视频”般“秒懂”流程,实现服务“直达快享”。文旅河东抖音号精准把握周末、假日节点,策划“请来河东过周末”“乐游河东”系列内容,创新推出“云导览·便捷打卡”模式,有效引流并促进线下消费,持续提升文旅便民服务效能。

(五)政务内容表达与服务模式不断创新

山东人社微信公众号开通“仲言微语”栏目,深化仲裁法规普法,通过析案答疑精准解读群众关切,构建仲裁维权服务新阵地。临沂市住建局微信公众号,通过“政策解读+在线答疑+深入一线”三联动,全方位解读剖析维修资金政策,并依托物业服务群精准投放给广大业主,提高维修资金服务质效。菏泽交警快手视频号以轻松幽默的网络化语言降低交通安全教育门槛,强化政务新媒体的社会教育效能与亲民形象,视频播放量超2000万。昌乐环境公众号立足“精准普法+互动服务”,依托双微平台定制推送政策解读推行“订单式”靶向普法,并通过可视化解读构建传播闭环,有效提升公众参与度,树立环保宣传标杆。文旅乐陵微信公众号聚力提升文旅服务效能,整合“吃住行游购娱”资源,搭建实时互动平台提供精准咨询服务,创新运用融媒体矩阵,全面优化旅游信息服务生态。威海应急微信公众号创新搭建科普教育云平台,实现通过单一平台即可链接多个媒体的应急科普知识,为公众获取信息提供“一站式”便捷途径。坊子公安视频号创新深耕内容,构建“警案动态”三位一体素材体系,并首创深度融合数据研判与艺术表达的反诈微短剧。

三、存在的问题

(一)政务新媒体监管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检查中发现,一些政务新媒体日常监管存在漏洞,出现断更、更新超期等问题;个别单位账号未提供有效互动渠道,如未开通留言、评论功能,或对私信咨询问题未能做到5个工作日内答复。

(二)政府网站运维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部分单位网站内容运维流于形式,动态要闻、政策文件、政策解读、留言公开、留言统计等核心栏目更新滞后问题突出。个别单位网站存在政策文件与政策解读稿件关联缺失等问题。

(三)政府网站基础功能与服务体验有待进一步提升

部分单位网站基础功能建设薄弱,用户体验较差。突出问题包括:页面要素(网站名称、国徽、底部标识)缺失或展示不规范,办事类、互动类信息站内无法有效检索,以及链接失效、信息不全、音视频资源无法播放、栏目站点信息缺失等内容不可用或不全面问题。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检查发现的具体问题已分发相关市和部门。各相关单位一定要高度重视,立行立改,深挖问题根源,采取有力措施举一反三加以解决,切实避免问题重复发生。同时,要常态化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持续强化政务新媒体规范运营与“提质”管理

严格落实有关要求,强化集约建设,持续深入清理精简同质、低效账号,建立涵盖开设、备案、运营、注销的全周期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一是压实互动服务责任,提升服务效能。账号须开通有效互动渠道并明确专人负责,确保及时、专业回应网民诉求;同时探索运用智能工具提升响应效率与精准度,变被动应答为主动服务。二是健全常态化巡查机制,强化内容质量建设。要定期自查账号内容更新情况,严格落实“三审三校”机制,确保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有效性、权威性;要着力提升原创内容比例与质量,创新信息呈现形式(如图解、短视频),增强内容吸引力和传播力;要建立内容传播效果评估机制,以用户需求和反馈为导向持续优化内容生产与发布策略,着力推动政务新媒体工作高质量发展。

(二)系统提升政府网站运维管理精细化水平

聚焦政策服务核心功能,构建政府网站运维管理闭环。一是实行栏目更新预警机制,对动态要闻、政策文件等一级栏目,以及政策解读、留言公开等关键服务栏目,明确栏目责任人,设置更新时限通过人工或智能监测有效保障更新。二是强化政策关联服务,发布的政策文件及时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和关联链接,实现政策与解读文件同步展示。三是建立领导信息动态核验机制,定期排查更新领导干部职务、简历信息,新增领导信息须及时完成公开。四是加强公开信息溯源管理,对已失效或造成负面关联的历史信息,应及时清理下架,确保网站内容权威准确。

(三)不断优化政府网站基础功能与服务效能

严格落实政府网站建设有关要求,持续提升网站功能可用性、服务规范性。一要规范专题专栏标识展示。对新增专题、专栏,须确保页面头部显著展示国徽标识及网站名称,底部功能区规范标注党政机关标识、ICP备案号及公安机关备案信息。二要建立技术故障快速响应机制。运用技术手段动态监测并抓取失效链接、空白栏目、更新延迟等异常情况,实现自动预警并启动整改流程。三要升级智能搜索服务效能。重点优化政策文件、办事指南、互动反馈等高频搜索内容的检索精准度与响应速度。

(四)扎实做好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安全管理工作

坚决守牢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安全底线,压实主体责任,确保运行安全、内容可靠、技术可控。一是筑牢基础,抓实日常安全评估。建立健全常态化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机制,定期排查系统漏洞、弱口令、内容合规等风险隐患,严格落实技术防护措施,加强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发现问题立行立改。二是聚焦重点,强化重大节点保障。要提前周密部署,升级防护策略,严格执行7×24小时值班值守和“零报告”制度。三是审慎稳妥,确保引入人工智能应用安全。建立健全应用管理制度规范,严格内容安全审核,明确标注AI生成信息。在内容生成、智能问答等环节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时,必须将安全可控放在首位。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5年7月31日